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疫情:我国民众风险感知的最新动向与应对策略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 新外大街拾玖号 2022-06-15

公益歌曲《亲爱的》:“阳光会在夜晚,为你点亮星河。




全球疫情

我国民众风险感知的最新动向与应对策略


文:林颖



林颖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

干部素质测评与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主任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2003-2005年在复旦大学从事管理学博士后研究。兼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合作硕士生导师、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公职人员心理健康管理分会理事、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浦东社区工作者发展研究学院特聘专家等。长期从事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心理、内隐认知与学习。


导LEAD语

在我国疫情明显呈下降趋势时,要警惕中国正在从疫情输出国转变为疫情输入国。随着中国境外新冠疫情形势不断升级,在我国尚未启动限制入境措施,以及出入境筛查的有效性尚未明确之前,要谨防出现国际病例及其带来聚集性疫情的可能,以及由于疫情国人员入境入住入户而引发新的群体性恐慌。


01近日社会心态动向监测分析显示,境外疫情正成为我国民众的最新关注热点并可能引发群体性恐慌


根据百度舆情风云榜热点榜单,查看截止到3月1日10:30的排行情况。

在七日热点排行榜中,“韩国发生超级传播”进入榜单前三位;在今日热点事件排行榜第一位的是与疫情相关的东京奥运会消息;在民生热点排行榜中,第8、9、10条显示分别与日本、斯洛伐克、意大利疫情有关。



监看上海某心理热线近期个案报告发现,近两日某国际社区居民来电主诉韩国邻居返沪,对社区的防控措施以及邻居的自律性表示担心。笔者比照疫情暴发以来与疫情相关的心理咨询案例发现,主诉的恐慌原因与疫情发展及防控措施变化呈现紧密的正向关系。据此判断,在疫情背景下,心理热线个案可以作为社会心态的“风向标”;该个案的风险感知和恐慌心理具有一定代表性。

根据近两日辟谣信息发现,部分地方出现国内的境外人士或境外人士回国感染新冠病毒的谣言。比如,北京日报客户端2月28日报道,望京街道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辟谣,确认网传“望京大西洋新城社区一名韩国人确诊”为虚假消息;2月29日安徽歙县公安局紧急辟谣回应“安徽一地大批华侨包机返乡”传言。早期研究表明,人们对越是重要且信息越是模糊的事情容易形成传言(谣言);在危机或灾难背景下,谣言是人们表达内心恐慌、希望寻求确认和掌控感的压力疏导机制。

综上三条路径分析可见,在全球疫情暴发背景下,国外入境者正在引发国人的恐慌;在外国人聚集地,个别的恐慌有可能快速传递、感染,从而形成群体性恐慌。


02我国民众对近期疫情入境人员的风险感知特点:恐慌背后的原因


疫情之中,人们因害怕与担忧而更加渴求信息。人们根据信息来判断自己的处境和风险,产生情绪感受,然后决定如何行动。根据近期出现的全球疫情热点信息,笔者推测可能引发以下风险感知。

第一,感知到境外疫情不容乐观

(1)关于美国:美国近一周股市大跌近4000点,美国国内出现集体恐慌;美国的医保制度导致大量美国民众支付不起高额的新冠病毒检测;据路透社2月28日报道,美国加州目前需要跟踪调查8400多名乘坐商业航班抵达的乘客是否出现新冠肺炎症状,但是加州目前只有200个检测试剂盒;网传新冠病毒的发病国是美国而非中国,(《振动全球!美国吹哨人爆料:感染或超1000例,CDC刻意隐瞒?》,中国基金报);美疾控专家公开表示,新冠或类似严重流感,最终死亡率远低1%(澎湃新闻3月1日)。

(2)亚洲国家:日本应对钻石公主号邮轮疫情的防控策略;《是时候担心日本的疫情了》,吴晓波频道;韩国11名军人确诊,覆盖四大军种,军中7700人隔离;英国《金融时报》28日报道,美国军方已经封锁其在韩国的军事基地;韩国大邱出现超级传播者以及床位紧缺、市长求助;新加坡采取宽松防控策略。


(3)欧洲国家:意大利总理孔特公开说新冠病毒“不过是比流感厉害一点儿的病毒”(新京报2月29日报道);网络盛传的意大利人歧视并辱骂亚洲人,造成当地华人恐慌;意大利与周边国家频繁往来,意国疫情有可能继续在欧洲扩散。

上述信息比全球疫情报告的数据更可能影响公众的风险感知,并使公众对疫情报告国数据背后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比如,全球疫情报告中印度疫情数据多日显示累计确诊3人、治愈3人,近十多天的新增病例为零。再比如,在全球疫情报告中尚有许多国家未开始报告疫情,而其中一些国家与我国来往密切。

综合这些信息,公众对境外疫情的风险判断可能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2月27日当地时间所表示的:现在中国以外地区才是最大担忧,全球疫情处于关键时刻。

第二,感知到疫情国人员正在大量涌入

比如,网易2月29日“温州头条:温州人出手了!意大利华人别哭,娘家人帮你到底”,报道了意大利华侨的处境以及准备集体返回的信息;部分国际社区居民陆续感知到外国邻居正在返回,并且这种感知在朋友圈快速传播。由于我国尚未明确全球疫情暴发背景下的对外策略,地方或社区也尚未将入境者信息纳入疫情报告范围,人们只能根据身边信息和网络信息来判断风险的存在。信息的模糊性导致人们渴求信息,个别信息及其引发的恐慌被快速传播、放大。

第三,感知到针对疫情国入境者的防控措施难以执行到位

一方面,我国(地方/社区)对疫情国入境者采取的防控措施尚不明确;另一方面,公众根据已有网络信息容易形成一种模糊认知,即大多数国家的民众对新冠病毒的认知不同于我国,重视程度和防护程度都不如我国民众,从而担心入境者对社区隔离等措施的接受程度和执行程度。

疫情风险感知是测量公众心理恐慌的重要指标。持有上述风险感知的民众容易陷入不安全、不确定、不可控的感觉中,即所谓的“无形的恐慌”。


03全球疫情暴发背景下潜在群体性恐慌的应对策略


(一)尽快明确疫情严重国名单,重点城市(重点社区)加强针对性防控

尽快明确疫情严重国名单。要对国外疫情进行综合研判,以更准确估测各国疫情的真实性。综合研判至少要考虑各国在以下六个方面的情况:(1)政府的防控态度是否积极;(2)是否大面积采取有效的检测手段(如美国的检测费用很高);(3)医疗物资和医护人员是否充足;(4)是否采取隔离或阻断交流等非药物性综合防控措施(包括国与国的来往情况);(5)包括民众情绪在内的社会稳定程度;(6)与我国人员、商贸往来交流的密切程度。

尽快明确需加强防控的重点城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月28日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的通知》强调,各地区要进一步细化实化防控措施,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单位管控。在全球疫情暴发背景下,疫情国返回或前来旅行人员应成为我国国际化城市关注的重点人群。参考世界权威评级机构GaWC(全球化与世界城市)发布的《世界城市名册2018》,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位列一线国际化大都市,排在其后的依次还有成都、杭州、天津、南京、武汉、重庆、苏州、大连、厦门、长沙、沈阳、青岛和济南13个二线国际化城市。建议目前将除武汉之外的16个城市列入加强防控的“重点城市”(武汉在解除封城后,依全球疫情再定)。建议加强对境外返回或前来旅行人员的登记管理,并尽快出台针对入境者的分级分类防控方案。要做好外籍人士患病或疑似患病的应急预案。比如,在突发疫情等紧急情况下,外籍人士的医院就诊通道与医药费用支付等相关制度规定,亟待明确。


各地尽快确定须加强防控的重点区域。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都有诸多国际社区或外国人聚集地。以北京为例,望京地区生活着超20万的韩国人;使馆区以欧美籍人士为主;日本人聚居在长富宫附近。再比如青岛,与韩国人往来密切。笔者查看百度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截止到3月1日18:00,上述国际化城市位列热门迁入地前十位的有广州、深圳、成都、苏州、杭州、上海,说明这些城市因复工需要等,人口流动性大,这也增加了人员密集的概率和病毒传播的风险。建议要加强对外国人聚集地(社区)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社区要补充和强化能沟通语言和文化差异的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要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随访到户,确保重点对象登记在册,异常情况及时处置;要组织好关于防控要求和疫情信息的翻译工作,将关键信息切实传达给疫情国入境人员,确保理解、接受和遵守。

(二)做好外国人聚集地发生群体性恐慌的预案,条线联动并在社区层面精准实施心理疏导

研究表明,负性疫情信息,特别是与自身关系密切的信息,更易引起民众的高风险评价。如果全球疫情呈现恶化、失控的势头,外籍人士聚集地的原住居民就容易猜忌和怀疑周围存在输入性的危险因素,个别突发事件可能短时间从“某地出事”迅速演化成“区域性的安全话题”,从而激活激化公众的恐慌情绪和不安全感。因此,建议地方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功能,理顺“条块关系”,充分发挥卫健、宣传、政法、教育等纵向条线与基层党委、政府以及街道、社区横向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切实推进条块高效协作,精准实施心理疏导。以抗疫为契机,破解我国政府管理体系创新中的这个“困点”。

发挥好宣传部门的作用,加强公众风险沟通和健康宣教(疫情防治宣传)。公众风险沟通是引导民众科学理性感知疫情并理解防控措施的过程,是心理疏导、缓解情绪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防控措施平稳运行的重要内容。社区是对公众进行风险沟通的最前线。通过向公众进一步普及健康防护知识,及时说明针对入境者的防控措施和要求,动态报告疫情国人员返回社区情况等,维护和保障社区居民的安全感,让人们感知到周围在有序运转,感受到变化是可掌控的。在恐慌情绪下,信息权威、公开、透明就是最有效的“安慰剂”;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卓有成效的防控本身就是最有力的“强心针”。

发挥好卫生健康部门的作用,加强心理疏导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要规范风险沟通的重点内容和健康宣教信息,统一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图文结合传播核心信息,确保科学宣教、简明易懂。要参照权威组织的最新结论来发布新冠病毒和疫情信息。针对恐慌人群进行沟通时,要注意表达方式,尤其对需要个别疏导的对象要增加正向表达,避免易感人群受暗示引发疑病。比如,在中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调查组近两日发布的调查结论中,关于新冠肺炎的粗病死率,武汉是5.8%,其他地区为0.7%;在用于心理疏导时,可表达为治愈率武汉为94.2%,其他地区为99.3%。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沟通策略,避免公众在疫情防控关键期掉以轻心,从而放松警惕和防控。

要树立“防疫时期心理疏导靠人人”的工作理念,建立和加强心理疏导的社区联动机制。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平台,社区疫情动态、居民心理动态、社区疫情防控措施及其变化等信息要做到及时共享。专业的心理疏导往往关注人们的感受和反应,注重心理疏导技术和方法的使用,强调倾听、共情,以心理调适知识和方法等内容为主;在疫情背景下,要强调专业心理疏导和干预人员动态把握社区疫情和防控措施,随时回应居民疑虑,及时打消顾虑,从源头上消解恐慌情绪。


(本论坛文章特辑《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将于2020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论坛回顾:

1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 (一) | 情感治理视角下的疫情心态治理        2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二)| 变革学科范式,全面发挥心理学在健康治理中的作用
3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三)| 关注疫情冲击下涌现的“新弱势群体”
4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四)| 信息、信任、信心:疫情防控下社会心态的核心影响因素
5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五)|【圆桌】疫情下的社情民心:青年学人的视角
6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六)| 互联网时代对社会信任的重构:以武汉疫情的发生为例
7
战疫、抗疫、和疫 : 从心理自助到文化自觉 |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七)
8
从不同阶段和地区看新冠疫情期间的社会心理 |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八)
9
直面危机的勇气:积极心理学助力儿童提升心理复原力 |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九)
10
公众的疫情风险认知与经济信心 |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十)
11
疫情一线社会工作者如何行动、为什么以及行动原则:抗疫初期的实践反映 |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十一)
12
阴谋穹顶之下的众生心理群像 |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十二)
13
中国人的野味执念:文化心理学的探究 |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十三)




———— 征稿启事 ————

本论坛期间欢迎心理学、社会学、公共管理、政治学、教育学、人类学等领域研究者投稿。邮箱地址:cbcasp@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